三只熊刀剑 | 古代花纹钢工艺源流,从灌钢法到折叠锻打2021-03-22不久前我给刀友们介绍了花纹钢的常见分类,其中提到了中国锻造型花纹钢的源流。其实追根溯源,从青铜时代古人们就有意识地在做花纹刃了,只不过当时是以铜锡合金为刀剑材料,这时候也有钢铁,但用的是天然的陨铁。直到春秋战国时期,冶铁行业才开始慢慢后来居上了,说到这还要特别鸣谢一下秦始皇,为了稳固统治,当年统一六国之后的秦始皇特地收缴了全天下的兵器,在咸阳铸了十二金人,客观上还促进了冶铁业的发展。三只熊镔铁刀剑(匠人工坊)在后来的钢铁冶炼、锻造这个行业里,花纹钢又是其中不算广的一支。用现在的话来说,古代的花纹钢刀剑其实一直都是比较高精尖的一个产业,门槛当然也高。有学者把古代的花纹钢工艺给大致分成了四种,灌炼花纹钢、调画花纹钢、折花钢,还有锉花钢。关于灌炼花纹钢,文献记载比较少,基本上是封建社会分割时期,魏晋南北朝比较常用的锻法;调画花纹钢和锉花钢的工艺比较简单,在封建社会后期,明清时期的文献里有不少笔墨。沿用时间最长的,就是第三种折花钢,折花钢工艺的另一个名字实际上更有辨识度,就是我们常说的折叠锻打工艺。灌炼花纹钢的文献记载始见于晋代张协的《七命》。 举个诸位都比较熟悉的例子,“宿铁宝刀”,就是北齐綦毋怀文改进灌钢法之后打造成的宝刀,据说一刀就能斩断三十层甲,而它经历的灌钢法,其实就和这种灌炼花纹钢是同一脉的。《北史》记载 :“其法烧生铁精,以重柔铤,数宿则成钢”,意思是用品质比较高的铁矿石,冶炼出优质生铁,然后把液态生铁浇注在熟铁上,经过几度熔炼,使铁渗碳成为钢。由于是生铁和熟铁“宿”在一起,所以炼出的钢叫“宿铁”。其中有两个步骤缺一不可,一是 “宿(辟)”,即折叠;二是“灌”,即渗碳。这里插播一句,我们古代的钢铁工艺其实是在层层递进的,比如灌钢法,它就是在前朝汉代炒钢技术炒出了熟铁,才能万辟千灌做出更精进的宿铁来。调画花纹钢,就是把一些含碳物质做成膏状渗碳剂、并调画到刀剑的表面,然后入炉加热渗碳而成,清代陈克恕《篆刻针度》中有一段描述:用牙,头发及硝各烧灰等分,酽醋调画刀口如锯牙状,号马牙钢,磨砺不与余铁同鳞,为独坚也。按这种说法,“马牙”是烧刃淬火的产物,现在能见到的实物中,马牙形似尖尖獠牙,整齐排列于刃口,刃体多为流水锻造纹理。民间还有一种“马牙钢”,它是把刀剑刃部表层金属相间地锉去一部分,让夹于刃部的钢露出来,然后锻平,因为花纹像锯齿一样,才俗称“马牙”,这也是前文提到花纹钢工艺中的最后一种,锉花钢。这种工艺就相当于在夹钢、嵌钢之后又精加工了一下。有人可能感觉到,怎么越到封建社会后期花纹钢工艺反而越“糊弄”,好比锉花钢,毕竟夹钢、嵌钢诸位都熟悉,这其实就是封建社会后期制式刀剑刀条常用的手段,它的水准绝比不上灌钢法的万辟千灌。其实这也受封建王朝时代环境的制约,说白了就是封建王朝还要考虑一个很重要的因素——性价比,所以有高精尖的花纹钢工艺,自然也会有相对亲民的。但是高精尖的花纹钢工艺是始终存在的,它只不过是被囿于统治阶级的手里,成为了一门重器,也只有统治阶级能消费得起。三只熊镔铁刀剑(匠人工坊)沿用最久的折叠锻打工艺就是如此。它是把两种或以上含碳量相差较大的钢料、“铁料”,经多层积叠、多次折叠锻合而成。它是从青铜时代铜锡合金刀剑流传下来的工艺,只不过进入铁器时代之后基材换成了钢铁。随着时代推进,折叠锻打的手法也会越来越多样、规模化,比如团打、旋焊等等。关于它的叫法,一直不统一,民国时期北平称它为折花钢,浙江则是叫云花钢,中间由于种种动荡还一度衰微,到了现代,它又从国外复兴进来,叫现代大马士革钢。虽然现代人给花纹钢起了个洋名字“大马士革钢”,但是这种工艺在中国却有着悠久的历史。匠人工坊近些年致力于挖掘恢复传统折叠锻打工艺,开发出十几种花纹,数十个款式的折叠锻打大马士革刀剑,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。三只熊镔铁刀剑(匠人工坊)诸位可能发现,我们说的虽然是花纹钢源流,但却很少提到花纹。实际上对古人来说,花纹本身也只是一门工艺的见证,在古代,花纹钢工艺本身就是一把良刃的敲门砖了。宝刀推荐:三只熊手锻大马士革刀『狼牙』售价:2600元 点击购买>>